在职博士丨吉林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5-07-1715

640 (2)

培养单位代码及名称:501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及名称:085400电子信息

业学位领域代码及名称:

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085403集成电路工程


01培养目标

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紧密结合相关工程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造就政治素质过硬,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突出,具备较强工程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


02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 

3、知识结构: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该领域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管理方式、实务流程等。

4、在相关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国际视野宽广。


03研究方向

1、集成电路工程

2、电子与通信工程

3、光学工程

4、仪器仪表工程

5、人工智能

6、控制工程


04学制和最长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05培养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坚持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实行与校外合作导师共同指导的模式。

640 (3)


06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总学分应不低于22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9学分,其中专业实践6学分。


课 程 设 置 表


640 (4)
640 (5)

注:1、《英语二外》为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博士研究生必修。

2、必修环节不设课程代码,考核通过后成绩单自动生成环节名称及对应学分。


07培养环节

(一)公共必修课

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2、第一外国语(3学分)

3、英语二外(2学分,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博士研究生必修)

4、国际学生公共必修课学分可用中国概况和汉语替代,哲学、政治学专业的国际学生应额外必修政治理论。

(二)公共选修课

艺术类选修课、体育类选修课和外语类选修课等课程须至少获得1学分。

(三)专业必修课

论文写作指导(1学分,考核方式为“考查”)

工程伦理(1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其他按照课程表设置中要求选课。

(四)专业选修课

按照课程表设置中要求选课。

(五)必修环节

1、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1学分)

邀请资深教授集体授课,并结合考试的形式考核,考试通过获得1学分。

2、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会议以及学科领域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形成最少3次学术报告总结。

3、文献综述(1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后,对选题所涉及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就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形成文献综述,完成后上传至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审核通过获得1学分。

4、开题报告(1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就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做出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在开题报告会上报告,学院统一安排报告时间,一般在第一学期末。经评审通过的开题报告,上传至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审核通过后获得1学分。开题报告须交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备案。

5、中期考核

在研究生培养中期阶段,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学院统一安排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在第三学期末。经评审通过考核后,上传至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6、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学分执行。专业实践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就业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累计时长一般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原则上应在中期考核前完成。专业实践完成后,提交专业实践报告,考核合格后,可获得6学分。

7、预答辩

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必须安排预答辩(预审)环节,预答辩具体要求按照《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管理办法》(校学位字﹝2019﹞13号)执行。

8、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及答辩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08学位论文答辩

1、专业学位论文应能反映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选题应来源于实践领域,内容以解决现实实践中理论与实务问题为主,应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2、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应当有别于学术学位论文,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应表明研究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在专门技术上做出应用创新性的成果。

640 (6)


09学位授予标准

(一)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发表中国科学院三区以上(含三区)学术论文1篇以上。并且,必须同时满足下列创新成果中的至少1项,可以申请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1、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包含2项)以上,并且至少有1项发明专利授权;

2、主持研发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新产品1项,或者实现量产的新技术1项,须企业出具证明。

(二)其它要求

1、学位申请者取得的创新成果应与学位论文、学科方向、专业研究领域高度相关;署名必须是第一作者或除本人指导教师之外的第一作者(如有N位共同一作按1/N计算),所有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均应为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或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与国外联合培养研究生进行学位申请时其署名必须是第一作者或除本人指导教师之外的第一作者(如有N位共同一作按1/N计算),成果的署名单位中应包含吉林大学(可不为第一署名单位);

3、发表的学术论文应是正式刊出或以网上数据库检索到全文为准,录用通知不予认可。

完成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个环节,修满规定的学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申请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达到专业学位博士毕业标准,按照学校学位授予相关规定授予专业博士学位。


10学历颁发标准

研究生学历颁发标准按照《吉林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中有关规定执行。


来源|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声明|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图文若涉及侵权请后台留言告知我们处理。

个性化方案

权威海量资源库为您打造专属咨询方案

400-655-6122

个性化推荐

需要了解更多请联系学习顾问

个性化推荐

张海蓝先生,很抱歉暂时未能为您匹配到合适的项目,可以联系学习顾问为您定制学习计划。

学习顾问

立即报名